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一对恋人展开了深入的对话。女生小李坦言自己渴望得到“好多好多爱”,这种爱在她看来像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纯真与热烈。然而,她有时却感到男友小张的爱并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般强烈。小张情绪稳定,这在他看来是成熟的表现,但在小李眼中,却似乎成了不够热情的证明。
小李喜欢表达与分享,她希望小张也能像她一样,用热烈的方式回应她的爱意。然而,小张却更加理性与现实,他认为真正的爱是沉淀的,是尊重、理解与互相支持。他忙碌一天后,回头看到小李便感到心安,这便是他表达爱的方式。
这段对话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与讨论。有人与小李感同身受,觉得自己的伴侣也不够热情;有人则与小张共鸣,希望伴侣能更加成熟稳重。也有网友以客观中立的角度指出,双方的问题在于对爱的理解不同,鼓励他们多沟通、多理解对方。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与感知爱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人对爱的理解都是独特的。我们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形成了各自对爱的认知与表达方式。有人觉得爱就是贴心与满足,有人则认为爱在于肢体接触的亲密,还有人更看重语言与心灵的交流。
当我们带着各自的理解进入恋爱,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爱意,并期待着能接收到相同的回馈时,差异与矛盾便在相处中逐渐显现。正如小李期待小张能像她一样热烈地表达爱意,而小张却认为尊重与理解才是爱的最好表达。这种差异若无法被理解和接纳,我们很可能会错过彼此爱的表达,也容易在关系中感到不安与疏离。
要真正理解对方、接纳这种差异、读懂彼此独特的“爱的语言”,关键在于探寻背后的原因。原生家庭是我们形成对爱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小时候观察到的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往往成为了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爱的教科书”。此外,早期我们与重要养育者形成的依恋风格也是影响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如何表达爱意的重要因素。
然而,尽管成长环境会影响我们“爱的表达”,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后天的学习中来习得正确表达爱的方式。我们可以参考心理学博士Chapman的《爱的五种语言》来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爱:
肯定的话语:对我们的伴侣说一些支持的话,正面的夸赞和肯定可以让对方有被爱的感觉。
高质量的时间:创造并共度有意义的时间,专心投入在相处的时光里,给予彼此安全感和支持。
给予礼物:一份特别且精心挑选的礼物可以让对方知道你的在意,除了物质价值外,还具有无法被量化的情意价值。
服务的行动: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帮助,如分担家务等,以实际行动表达爱意。
肢体接触:小小的肢体接触中也可以包含着大大的爱意,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爱意可以在肢体接触中传达和回应。
当我们感到对方没有如自己期待的那般做出爱的回应时,不妨多点觉察与沟通。也许对方并不是不爱我们,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与我们不同而已。我们可以在关系中多点耐心与理解,与对方共同建构出两人间的“爱的解码本”,从而更好地表达与感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