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赵女士与她的伴侣再次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执。这次争执的导火索,源于赵女士总感觉伴侣在不经意间对她有所“暗示”。结婚多年,他们时常面临来自长辈催生二胎的压力,这让赵女士倍感焦虑,两人也因此多次产生分歧。
在最近一次回婆家的前夕,伴侣再次提及此事,并提醒赵女士不要在长辈面前流露出不满情绪。然而,在赵女士听来,这句提醒却似乎暗含着“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脾气有多大”的责备之意。尽管伴侣一再强调自己并无此意,只是担心赵女士在情绪激动时说出不恰当的话,但赵女士仍然坚信伴侣话中有话。
这种过度解读的现象,不仅在赵女士与伴侣之间出现,在与朋友、同事的交往中也同样存在。每当他人提出建议或意见时,赵女士总是容易反应过激,认为对方话中带刺,是在挑剔自己的不足。
赵女士的这种情况,很可能与“防御性倾听”有关。防御性倾听是一种在对话中因自我保护或防御心理而采取的沟通方式。在这种状态下,听者往往容易将中性评价误解为攻击或不满,从而在内心筑起一道防御的屏障,试图通过反击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然而,这种做法却往往扭曲了接收到的信息,阻碍了有效的沟通。
防御性倾听之所以会伤害关系,是因为它容易导致双方陷入“互相防御→攻击”的恶性循环。当一方感到受到攻击时,会急于反驳或攻击对方,而对方则可能同样采取防御姿态,进而引发更激烈的争执。此外,长期陷入防御性倾听的人还可能因害怕受到伤害而选择切断关系,回避与外界的接触。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陷入防御性倾听呢?这可能与个人的人格成熟度、敏感度以及自我价值感有关。人格不够成熟的人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复杂的情况和多元的观点,容易将不同意见视为对自己的攻击;高敏感者则更容易注意到对话中可能存在的攻击和指责;而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人则常常否定和攻击自己,对他人的话异常敏感,认为都是对自己的攻击。
为了减少防御性倾听对关系的影响,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找到自己的防御触发点,并学会在情绪被触发时保持冷静和客观;其次,积极倾听对方的真实意图,避免过度解读和误解;最后,通过练习自我关怀来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减少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敏感。
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应当努力克服防御性倾听的倾向,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对方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