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小女孩小赵突然从午睡中惊醒。她环顾四周,空荡的床和房间让她心生不安。一种莫名的直觉驱使她跑到窗边,恰巧看到了母亲离去的背影。
“妈妈!妈妈!”小赵用尽力气呼喊,但母亲没有回头,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路的尽头。
听到小赵的哭声,爷爷奶奶急忙赶来。奶奶心疼地将她搂在怀里,轻声安慰:“乖,妈妈要去外地工作。”爷爷则显得有些不耐烦,责备她不懂事。
然而,小赵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周围的声音都如同从遥远山谷传来的回声,虚幻而不真实。
“那一刻,我的生命仿佛被永远定格。”多年后,小赵在心理咨询中淡淡地回忆道。
童年的缺失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赵在四岁那年就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直到小学六年级,她才重新回到父母身边。但即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她也难得见到父母一面。
每次短暂的相聚后,又是漫长的离别。这种不断的分离让小赵的内心变得既敏感又麻木。
“我清晰地记得那些细节,午后的阳光刺眼而明亮,妈妈离去的背影,奶奶无力的拥抱,爷爷严肃的怒容,还有自己不断颤抖的身体。但这些记忆就像一张黑白照片,我只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无法感受到任何情绪。”小赵说道。
她甚至曾无数次幻想,如果从窗户跳下去,或许就能追上妈妈,也或许一切都会结束,总之都比现在要好。
小赵的小学和初中成绩一直不错,但到了高中,她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常常陷入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最后勉强考上了大学。而从初二开始,她就不断地谈恋爱,几乎没有空窗期。
二十五岁那年,她遇到了一个非常包容她、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人,两人也彼此相爱。但当对方提出带她回家见父母、准备订婚时,她却突然慌了神。
当天晚上,她拉黑了对方的所有联系方式,第二天一早便逃离了这座城市,跑到朋友的城市暂住。
朋友不理解她的行为,她自己也无法理解。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她开始尝试做心理咨询。
“我一直在逃避,但这一次我不想再逃避了。”小赵的语气中透露出少有的坚定。
平行时空的救赎
“我知道过去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但那些都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我又能怎么办呢?”小赵在咨询中反复问道。
其实,我们要改变的不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感受和体验。
在咨询过程中,我引导小赵一点点去感受当年那个小女孩的内心。渐渐地,她能够共情到“幼年自我”的无力、绝望、伤心和愤怒。
有一次,谈到这些感受和相关情境时,她突然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持续了十多分钟。我没有打断她,只是默默地陪伴着她。
哭过之后,小赵说心里那个像黑白照片一样定格的场景渐渐变得明亮鲜活起来。她开始能理解小女孩的伤心,也理解了妈妈的不易。
在咨询关系中,我们得以体验与原来不一样的关系模式。这是一种矫正性体验,会帮助我们走出熟悉的痛苦,从而改变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最终疗愈童年的创伤。可以说,这是一种平行时空的救赎。
以前,一旦创伤被触发,情绪开始吞没自己,小赵就会急切地建立外界关系,索求短暂的慰藉。她从一个关系到另一个关系,茫然地重复着。
这是因为,童年时缺乏稳定、温暖、支持性的养育关系,加上不断经历的分离创伤,让小赵学不会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她的内在没有一个可以容纳、调节和消化情绪的空间。所以一旦有情绪,她便无法耐受,只能寻求外在的安慰。
而在逐渐稳定的咨询关系中,小赵可以去感受、谈论、反思和整理自己的情绪。咨询关系成为了她容纳情绪的支持性空间。
这种被理解、被看到、被允许的体验,随着时间慢慢内化成她心中的一部分。她终于读懂了内心的小女孩,也学会有技巧地安抚自己的情绪。同时,她也发展出了自己可以容纳情绪的内在空间。
“以前的自己,就像大海上漂泊的一叶小舟。但现在,我有了锚点,累了随时可以停下来休息。”小赵开心地说。
接纳与成长
虽然收获了很多新的觉察,也改变了不少,但小赵在关系中还是有本能的担心和恐惧,有时会不自觉选择逃避。
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被原来的模式打败,让她感到很挫败。
“从前不知道自己的问题还好,现在知道了却做不到,让我更加痛苦。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她说道。
我告诉她,不喜欢这种情形下的自己就是她真实的感受,但我们可以允许自己目前就这样了,做不到更多了。
小赵的表情显得很诧异。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听到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做不到”。然而,当她真正“允许”了之后,真的感到轻松了许多。
接纳自己的局限和人生的无常才是真正的接纳自己。巨大的改变往往是在接纳自己之后开始的。
随着小赵在咨询中的变化,她在现实中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最重要的是,在感到孤独时,她不再急切地进入一段短暂的恋爱中了。她开始学会自我陪伴、自我安抚,给自己想要的东西。
咨询一年多后,她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并且逐渐稳定了下来。如今,她已经有了结婚的打算。
“我有时还是会有些担心和害怕,但情绪本身已经对我没有什么影响了。我看着它们转瞬即逝,从心底里相信自己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赵说道。
曾经定格的黑白照片如今已经拥有了绚烂的色彩,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