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伴侣间的日常交流中,一种常见的困境是双方常常感到彼此情绪化且缺乏信任,无论一方做什么,另一方似乎总能找到不满的理由。这种情境下,争吵成了家常便饭,而每次争吵后,双方往往只是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并未真正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开始对这段感情产生深深的怀疑,质疑彼此是否真的适合在一起,甚至觉得在一起后的生活反而更加痛苦。
其实,很多时候,伴侣间的争吵并非源于性格不合,而是陷入了一种心理学上的“追-逃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一方因缺乏安全感而变得焦虑、愤怒,试图通过控制对方来寻求安慰;而另一方则感到被指责,选择逃避以保持安全距离。
以李雷和韩梅梅为例,李雷经常因工作繁忙而迟到约会,韩梅梅对此感到不满,指责李雷不重视她。面对韩梅梅的指责,李雷起初选择沉默,但随后不耐烦地反击,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在这场争吵中,双方不断拉扯,互相指责,却未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追-逃模式”的本质在于双方的安全感都未得到满足,害怕被对方抛弃或拒绝,但又无法坦诚地表达这种恐惧。这种恐惧最终以指责或回避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僵化的互动循环。其理论基础源于依恋理论,即个体内心深植着渴望被爱与被需要的依恋需求。一旦这种需求未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被抛弃的恐惧,并通过愤怒或冷漠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追-逃模式”中,往往有一方表现出焦虑矛盾的特点,如韩梅梅,她非常需要亲密感,却又害怕被拒绝。而另一方则可能表现出回避退缩的特点,如李雷,他更愿意保持独立,不依赖他人。在面对伴侣的指责时,他会选择逃避或否认。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追-逃模式”呢?
首先,双方需要识别自己的互动模式。尝试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以及它们对伴侣的影响。每当感到情感联结的不确定或问题出现时,思考自己的反应并尝试理解对方的感受。
其次,双方可以尝试直接表达需求。如果觉得关系足够安全,可以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如希望被需要、被陪伴等。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对方的需求,并努力满足。如果你是回避退缩的一方,当不知道如何回应时,可以直接分享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逃避或否认。
最后,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双方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伴侣咨询或阅读相关书籍来寻找解决之道。专业的咨询师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并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来打破“追-逃模式”。
总之,“追-逃模式”是伴侣间常见的一种互动方式,但它并非不可改变。通过识别自己的互动模式、直接表达需求和寻求专业帮助等方法,双方可以逐渐打破这种僵化的互动循环,建立更加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