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90后还是充满朝气的年轻一代;然而现在,众多90后却主动或被动地步入了相亲的行列。
就在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35岁的金华女孩晓婷删除了最后一个相亲对象的微信。
她在社交媒体上的“好男好女”板块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经历了五次相亲,原本活泼开朗的她,现在却感觉自己快要自闭了。
尽管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但在相亲市场上,晓婷却屡屡碰壁。这五次相亲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年龄对女性的无情压力。
她在“优质男”和“弟弟型”的男人中徘徊,然而最终依旧单身。
晓婷长相温婉,大眼睛、高鼻梁、长发、微胖。从事财务工作的她,喜欢做手工,在天气好的晚上或周末,她会在市集摆摊。
几年前,一段失败的感情让她变得封闭,生活变得单调,每天就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
而现在,大龄未婚似乎成了她的“原罪”,亲朋好友一见到她就催婚。在压力之下,她承认自己也有些慌乱,因此迈出了相亲这一步。
晓婷在相亲路上历经五次尝试,面对不同类型的相亲对象,从优质到离异,都未能找到合适的人。
尽管她条件不错,但相亲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偏见和误解。从被质疑配不上优质男,到被误解为对婚姻不真诚,再到被挑剔与家人的关系,她深感相亲市场的残酷。
尽管她条件不错,但相亲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偏见和误解。从被质疑配不上优质男,到被误解为对婚姻不真诚,再到被挑剔与家人的关系,她深感相亲市场的残酷。
尽管经历了挫折,晓婷并未放弃,反而以幽默的方式反过来鼓励妈妈继续安排相亲,希望能通过数量的提升找到合适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在接受采访时做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预测:保守估计,中国未来30年将有大约3000万男性难以找到配偶。
这一言论迅速在社会各界引起热议,不少“剩女”因此产生了紧迫感,开始提高择偶标准,寻求更理想的伴侣。
被逼相亲:许多女性表示,她们并不急于寻找伴侣,但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参与相亲。在相亲过程中,她们常常通过冷漠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刻板印象:部分女性认为,剩下的男性大多存在问题,如经济条件不佳或外貌不出众,这种刻板印象影响了她们的择偶决策。
物质化倾向:在相亲过程中,许多女性注重对方的物质条件,如相貌和经济收入。她们认为,年龄已经不允许她们再与伴侣一起奋斗,因此更看重对方的经济基础。
谨慎与期待:一些女性对感情持谨慎态度,希望与伴侣循序渐进地建立感情。她们期待对方能主动追求,但又担心自己的主动会显得掉价或被拒绝。
矛盾心理:在相亲中,女性往往对对方的身体接触持矛盾心理。一方面,她们讨厌对方过于轻率的举动;另一方面,如果对方完全不主动,她们又会感到失望。
对男性的期望:许多女性希望男性在相亲中能保持尊严,给予她们安全感。她们期待男性能主动追求,但不要失去自己的尊严。
自我认知的变化:一些男性在年轻时曾嘲笑过那些大龄未婚的同龄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发现自己也成为了被嘲笑的对象。这种转变让他们不禁反思自己的过去。
现实的考量:对于大龄男性来说,相亲往往是为了寻找结婚对象。他们在选择伴侣时更注重现实条件,如年龄、外貌和经济状况。因此,他们可能会采取更务实的态度来对待相亲。
广撒网策略: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伴侣,一些大龄男性会采取广撒网的策略。他们会在相亲过程中与多个女性接触,寻找最合适的对象。
自我怀疑与抵触:面对相亲市场中的种种竞争和挑战,一些大龄男性开始怀疑自己的魅力和价值。他们担心自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剩菜”,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务实与妥协: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男性开始接受现实并妥协于自己的择偶标准。他们明白自己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挑剔和追求完美,因此更愿意选择与自己条件相近的女性建立感情。
对爱情的失望:经过多次失败的恋爱经历后,一些大龄男性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爱情已经变得不切实际和遥不可及,因此更注重与伴侣共同生活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现实的认知:无论是剩男还是剩女,他们都明白相亲市场中的现实状况。他们知道大多数参与相亲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或不足,因此更注重相互包容和理解。
自然大方的态度:虽然相亲可能会带来一些尴尬和不适,但大多数剩男剩女都能保持自然大方的态度。他们认为即使相亲不成功,也能成为朋友或保持礼貌的交流。
平常心对待:许多剩男剩女抱着平常心的态度来对待相亲。他们明白相亲只是众多接触异性的途径之一,不会有过高的期待或排斥心理。
寻找共同点:在相亲过程中,剩男剩女都注重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和兴趣爱好。他们认为这是建立感情和增进了解的基础。
尝试与包容:面对相亲对象的不完美和缺陷,许多剩男剩女都愿意尝试去了解和接纳对方。他们认为给对方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因此会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随缘与平常心:最后,无论是剩男还是剩女,他们都明白缘分的重要性。他们相信缘分会让合适的人相遇并走到一起,因此保持一颗随缘和平常心去迎接未来的伴侣。
在婚恋市场中,对于“优质男”的定义,除了高薪和高学历,颜值和身材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社会对男性的外在形象要求日益提高,而对他们的经济和家庭背景的要求却并未降低。
与此同时,女性对于“优质女”的评判标准则更多地关注于颜值、化妆、护肤等方面。
如今,女性通过化妆、护肤、美容甚至整容来提升自己的颜值,这导致社会对女性的颜值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导致了部分女性认为中国男性配不上中国女性,进一步加剧了婚恋市场的失衡。
些女性开始自称“宝藏女孩”,以突显自己的独特之处。
然而,无论是“优质男”还是“宝藏女孩”,本质上都是对优秀个体的追求。
在婚恋市场中,真正优秀的个体往往不会剩下。不婚主义者除外,因为找不到和不想找是两码事。
虽然社会上顶尖的人物多为男性,但这并不代表优秀的男性就很多。高尖端的职位往往由男性主导,但中间层的女性数量却多于男性。
相比之下,男性通常更加理性客观,不会盲目自信地高估自己。他们明白婚姻不是简单的生意,如果感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
因此,一些所谓优质的女性总是觉得在婚姻中自己的投入产出不划算,而真正优秀的男性他们又攀不上。
这导致了她们在婚恋市场中一次次失败,最终在更加年轻、优秀的女性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成为了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