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离婚时选择找人跟拍,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年轻人在离婚时,一扫曾经的阴霾,而是选择了离婚跟拍以及办离婚party。离婚party上,条幅上写着:“这个B婚就结到这里了”。博主寿司表示,“我觉得结婚有相应的仪式感,那离婚也需要。”
伴随着十个女孩的齐声大喊,“嘭”地一声,手持礼花筒喷出蓝色爱心形状的五彩纸屑。坐在人群中央的寿司,身着黑色吊带裙,戴珍珠耳环,一头微卷的长发,笑容明媚。
一群女孩聚在KTV包间内,为主角寿司举办离婚party。伴随着《你要跳舞吗》的BGM,寿司手捧鲜花,站在“热烈祝贺女明星,百万人气博主宋女士单飞”的展板前开心地大笑。
跨火盆、吃蛋糕、敲破壳蛋、大唱《分手快乐》,在喧闹欢快地氛围中寿司向维持了4年的婚姻告别。
跟拍时,寿司显得开心而平静,带着“不会再被对方拖着节奏”的心态,寿司无比开心地奔向婚姻的终点,离婚对于她而言,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寿司将这次离婚party剪辑成35秒的vlog发布在她的小红书,文案写着“早知道离婚这么快乐,早就离了!”在小红书,这条视频获得22.5万点赞,1.6万收藏和将近1万条评论。
越来越多的女生抛却掉对离婚的羞耻感,在寿司的视频下,网友“丸子甜品”评论道:“建议全国推广,有的女生还觉得离婚很羞耻,多勇敢啊!”
离婚跟拍,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摄影记录下离婚这一重要时刻的方式。它与结婚跟拍类似,但更注重真实地捕捉和呈现情感。这种服务的摄影师会从当事人在民政局碰头开始,拍摄他们领取离婚证的过程,直到他们独自走向新生活的那一刻。这种全程记录的方式让人们能够以一种仪式感来对待离婚,将这一阶段的结束和新阶段的开始记录下来。
如今的年轻人,则用离婚跟拍的方式,通过拍照、Vlog,记录自己一个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将离婚拍照变成离婚过程的一个仪式。当然,这个有仪式感的离婚跟拍和结婚拍照是迥然不同的。
众所周知,拍结婚照,主题是缔结连理,主打的是喜庆。几乎每对新人都会穿上中式或西式礼服,聘请专业影楼和摄影师在海边、在椰林树影下、在古宅庭院等各色布景中,记录下两人作为一对璧人相互依偎、永结同心的倩影。
但离婚照,就不再是海边沙滩或椰林树影的精心摆拍,而可能是民政局或两人曾经一起逛街的地方,甚或某个公园或茶楼,进行日常的简单拍摄。摄影师小b在接单了老同学的离婚跟拍后,他就跟着朋友去了几个对他们来说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过程中,小b默默跟随,没有找特别机位去取景,只是偶尔简单指导一下拍摄对象,整体气氛不算沉重,类似于平常的生活写真。宋杨表示,“就相当于正常朋友那种拍法。大家心平气和,没有矛盾也不过分亲密。而且比较随意,甚至没有事先商量,去哪儿拍,怎么拍。”
除了最后的合影,其他离婚照的呈现,还包括有某位女生在离婚后,来到咖啡厅,拿着写有“单身快乐”的咖啡杯进行拍照的照片。场景和镜头都并不复杂,但通过这淡淡的一笔,也为离婚挽了一个结。
也许有人还会问,为什么年轻人离婚要跟拍呢?
当前,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婚姻,正从传统观念中的绑定一生,变成了年轻人心目中的自由选择。传统观念对年轻人的影响正在减弱,年轻人也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个人权益和感受。
随着这种观念的转变,人们在面对离婚事件时,就从曾经的哭闹、歧视和劝阻,变成了如今的平等看待和平和面对,以及沉着稳定的积极解决,将其视为迈向幸福的转捩点。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认为,“离婚跟拍这项业务能够得以开展,足以看见社会和人们的包容度和心理容忍度变高了。在过去,大家普遍认为离婚是一件丑事,不愿过多谈论,现在则是把离婚当成人生的一个事件,不再用失败来定义,而是用经历来定义。”
而将离婚过程记录下来,正是法国人类学家范热内普所提出的,“人的生命总是存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仪式”。这些而记录、分享、获得点赞评,将离婚的这份心情、表情、时间、地点等,定格在朋友圈、定格在社交平台,就是一种仪式感。
另一方面,如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所说的,“社交媒体把遥远的人拉到了身边”,不管是抖音还是小红书,在线社交浪潮的影响不可避免。当Z世代人看到一些博主或同龄人在分享拍离婚照的经验时,自己也就很容易产生想尝试的好奇心,跟风拍一拍正是人之常情。
有人说离婚跟拍是又一次流量的跟风,但没人可以否认,这已经成为大环境影响下的新业务,因为题材本身的私密性,离婚跟拍在社交平台上依然因为走在人文记录的最前沿而饱受争议。
对此事件,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