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廉洁四川”的一则消息中,报道了甘孜州巴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前出纳李斌的犯罪细节。这位年仅34岁的年轻干部因为一场彩票风潮,引发了一段戏剧性的人生变化。
李斌,出生于普通家庭,在2009年退伍后加入了巴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初入职场的他表现出色,一直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多次年度考核也被评为“优秀”。他的生活似乎在稳步前进,婚姻美满,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二人工作稳定。在外人看来,李斌似乎是一个备受羡慕的“赢家”。
然而,他如何走向“歧途”呢?
这名34岁的年轻干部,因购彩票而逐渐陷入疯狂的“彩票人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第一次购买了“快乐12”彩票,竟然中奖了4000多元,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从此,他开始频繁购彩,从试水到迷失,从小奖到大奖,他逐渐将自己沉浸在彩票的世界中。
为了提高购彩效率,李斌甚至将彩票店老板添加为微信好友,并将远在百里之外的彩票店老板也加为好友。他借助“指尖购彩”的高效率,甚至一天能在彩票上花费10万余元。这让他逐渐获得“彩票专家”的称号,陷入了虚无的获胜感中。
然而,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他的工资已无法支付购彩的费用,于是他开始靠赊账方式购彩。在彩票店老板的催促下,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单位公款。他将单位资金转入个人账户,用于购彩,甚至干起了监守自盗的“营生”。
通过将单位的公积金和保险金转入个人账户,李斌用这些资金支撑起了他的“彩票事业”。他甚至开始挪用某小区的维修资金账户,用虚假名义挪用资金,填补自己对公账户的漏洞。
然而,李斌陷入了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他盲目地希望更高的投入会带来更多的回报,以扭转对单位的亏空。然而,等待他的只有违法犯罪的残酷现实。
李斌的故事,展现了他如何因为彩票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也反映出他在疯狂购彩中迷失了自我的心路历程。
你不知道的彩票心理学:“试试吧,万一我中了呢”
人们经常通过购买彩票来寻求情绪的提升。在等待开奖的时候,人们会满怀期待地构想未来美好的生活,这种心态被称为“乐观偏见”。这意味着人类往往倾向于过于乐观地估计未来,认为未来会比实际情况更好。这种现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比如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离婚和失业的可能性,甚至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更聪明。
塔利·沙罗特,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和神经系统科学家,认为“乐观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人类需要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需要设想能够实现的目标,这种信念可以激励人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积极的信念有助于保护并激发人类的动力。
然而,过于的“乐观偏见”也可能使人麻痹大意。例如,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次小小的成功而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运气一直都不错,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就像您提到的在购彩过程中,一次小奖可能会让人觉得下一次中大奖的可能性更大,从而不断投入更多的金钱。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可用性偏见”或“可得性偏差”,即人们更倾向于根据已有信息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而忽略了其他更深层次的信息。
以可得性偏见为例,商家在推广活动中会特意宣传获奖者的信息,从而引导人们产生类似的期待,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在购彩领域,媒体常常报道中大奖者的消息,使得人们过于高估了中奖的可能性,从而激发了更多人购买彩票的积极性。
这些现象都揭示了人类心理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一些倾向,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因素,避免被过于主观的期待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