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偶然间看到了一条动物保护组织发布的信息,这让人不禁感到震惊和愤怒。
这则信息描述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虐待事件:一个年仅17岁的高中生竟然陷入了虐待猫咪的成瘾行为。
这名动物保护组织的文章中揭示了令人心寒的细节:
“我们的志愿者们常常见识过各种虐待动物的变态行为,揭露这些恶行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然而,这一次,一个17岁的高中生的虐猫行为却让我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
这只不到两个月大的小奶猫竟然遭受了他多次的虐待。
它的头皮被扒开,露出了可怕的大脑;
下颚骨被掰断,鼻梁断裂溃烂……”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让人心痛的是,这只小奶猫在被发现时已经无法挽回,工作人员不得不进行安乐死。
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只是恶行的冰山一角。
根据揭露的信息,这名高中生的虐猫行为并不是个例,而是家庭中一系列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产物。
这名高中生的父母和奶奶,竟然都知情却选择选择性地支持他的虐待行为。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些虐待行为竟然是在家中进行的,这是一个充满了扭曲和冷漠的家庭。
据揭露,这个家庭中的人不仅支持这名高中生的恶行,还自己动手领养了流浪猫,将它们交给他来虐待。
这种荒谬的情况甚至在7月25日的一个晚上达到了顶点,当这名虐猫的高中生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再也找不到猫了。他的反应是愤怒的,甚至引起了周围邻居的不安和报警。
这一家人的行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甚至在他们的价值观中,虐待动物竟然成为了一种“缓解”这名高中生躁郁症的方式。
“小孩子家家的就是闹着玩,没必要上纲上线。”
“他还小,懂什么啊!长大后就不会这样了”
“虐动物又不是虐人,芝麻大点事,难不成还给打一顿。”
这起事件引发了许多思考。虽然我们普遍将虐待宠物归咎于施虐者个人的消极特质,如反社会人格等,但其背后的动机却是如此复杂。我们必须认识到,虐待动物不仅仅是单纯的恶行,更是人内心复杂需求的一种表现。从外部动机虐待到内部动机虐待,背后隐藏着个人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的条件化理论,人们倾向于在获得奖励的情况下重复他们的行为。因此,这种最初偶然的虐待行为可能会被条件化,使个体学会了“虐待”这一行为,并将其与获得快感或奖励联系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条件化的虐待行为可能会逐渐加强,因为个体认为这是一种获得满足感的途径。他们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对宠物施虐,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甚至可能会将其视为一种习惯或发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