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人感到非常痛心。
一个14岁的上海女孩在写下积压已久的痛苦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短暂的人生。看完她留下的遗书,感到如同有鲠在喉,心痛不已。
她在遗书中提到了家人,说他们爱的并不是她本人,而是那个在班级中名列前十的她,那个取得满分成绩的她。她谈到了自己的成绩,觉得自己太懦弱,不敢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语文六十多分、数学七十多分和英语八十几分。最后,她写道自己不再怨恨他们,她真的已经尽力了。
读到这些,真的很难想象,在她写下这些字的时候,她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她留下的叮嘱让人难以承受,她希望家人接奶奶过来住,少加班少熬夜,并归还在图书馆借的书……
这个孩子的心境实在是令人心痛,她的父母将要面对漫长而寒冷的岁月。
教育专家钱树云说过:“让孩子走上极端、走上绝路的决不是孩子的脆弱、不懂事,或者是挫折本身,而是生无所恋的绝望。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父母对孩子心理需求和精神世界的忽视,以及有条件的爱,让孩子无法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世界的美好。”
一个家庭中,最忌讳的就是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情绪,永远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来解决问题。绳子绷得太紧会断,一个人负重过多会垮,说教用力过猛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在教育的道路上,最大的危险就是父母和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着干”。
社会问题源于个人问题,而个人问题的关键在于早年的家庭环境。根据李玫瑾教授从频繁报道的犯罪案件中总结的观点,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有滞后反应,因此,个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的抚养经历密切相关。
尽管大多数家庭都是温馨健全的,大多数孩子也都是懂事的,但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因为他们相信虎毒不食子,父母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家庭健全并不等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发展过程,生命的轨迹决定了个人的命运。而这个轨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经历。许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多的财富,奋斗到最后却发现一无所有。我们在讨论心理问题时必须朝前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确保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而这需要在十年前就采取很多行动。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他们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身边成年人造成的。
青少年时期是探索自我身份和建立独立性的关键时期,他们常常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惑和内心的矛盾。他们可能经历情绪波动、焦虑、抑郁以及自尊心的问题。此外,他们还会面临学业压力、社交关系的挑战、亲密关系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支持、父母的关注和理解、积极的亲子交流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应对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学校和社会也需要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资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以及创造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适应压力的能力以及促进积极的社交互动,将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教育家长和社会成员增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开放的对话和支持,将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健康、平衡和支持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