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经常在网络上见到“恋爱脑”这个词,并且作为一个网络热词,它也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通常那些一恋爱就将所有精力放在爱情上,所有情绪都和恋人关联的人就被称作“恋爱脑”。
不止年轻人有恋爱脑,老年人也同样如此!
5月24日,一名72岁老人从吉林老家乘火车跨越1700多公里来到安徽蒙城见男网友,由于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老人只能问当地人男网友的家住何处。
面对老人询问,路人们也没有推辞,而是询问老人这个男网友叫什么名字,可老人想了半天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对方叫“秀才”。
这个名字一听就不是像是真名,路人担心老人被骗,就让她别见了回家。
可老人好不容易来了,不见到人怎肯善罢甘休,因此面对路人们的劝阻,老人根本听不进去,坚称非要见这个“秀才”一面不可。
路人见老人不听劝又担心她上当受骗,索性就报了警让民警过来处理,经过了解当地还真有一个叫“秀才”的网红,而他也是网上有名的“中老年收割机”。
据了解,这名叫“秀才”的网红在某短视频平台有近千万的粉丝,而他的粉丝群体大多数都是大妈和奶奶。
这名吉林老太或许就是看了“秀才”的视频,从而迷恋上了他,所以才萌生了千里奔赴的想法。
把感情注入网络里,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
网恋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通过分享各自的生活以达到消除时空隔阂的目的,让两个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交集。
这种新的社交方式却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距离会使人产生朦胧,朦胧为想象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想象则产生美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情感“网恋”也应运而生,在许多人看来,网恋既虚幻又浪漫,似乎能给生活增添不少绚丽色彩。
人们所追求的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种精神的交流,网络因不受时空的限制,为“纯”精神交流提供了完美的空间。
在心理学中,这种“恋爱脑”的模式称为痴迷型依恋。
有研究者把成人在恋爱中的依恋风格分为四类: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型、恐惧型。其中,“痴迷型依恋”的典型特征就是低回避,高焦虑
简单来说,就是十分渴望亲密关系,但又害怕被抛弃。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如果人们在这个世界里相爱,只需要字符、语言和想象就够了。
而语言与想象只能孕育一种“梦”而不是真正的人类爱情,最多也只是一种孕育着危险而又没有真正危险的游戏,很难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因为人类的爱情不仅仅只是精神上的交流与愉悦,还要承担精神与物质的责任及义务。
而在网络上显然还无法做到这点。
如何避免“恋爱脑”?
1,肯定自我价值
要牢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不要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或者为了对方改变自己,不断放低自己的底线去迁就对方,这样只换来对方的不重视。我们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再是某人的恋人,先要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让对方也尊重你。不能做到自己爱自己就更难得到别人的爱。
2,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要在情绪上过度依恋别人,将自己的情绪与别人完全相关联。不要试图通过他人来改善自身的情绪。去寻找一些可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比如:运动,去看好的风景,做手工等。能在不高兴时自己调节自己,而不是试图让别人将自己从不开心的情绪中拉出来,这样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也会给对方带来压力。
永远要记住,爱自己才是稳定关系的基础。理想的恋爱状态应该是:我是爱你的,也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