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三个欺负我们闺女一个有理吗?”
视频中,一位母亲冲进武汉某高校的女生寝室,对面一个妹妹头穿黑衣服的女孩也毫不示弱,大声地非常霸气地对答“有理”!
在争吵中,这位母亲突然朝着其中一名女生扇了一巴掌,引起了其他人的惊呼。
女生妈妈并不是专程来打那个同学的,她是到寝室帮忙搬东西,发生了一点纠纷。
校园暴力,可能是无声的排挤,可能是故意的谣言和外号,可能是带着拳脚的恶意,如果身后一无所有,孩子如何有反抗的勇气和底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校园暴力和欺凌》里有一组数据,32.5%的学生遭到过校园欺凌,其中30%的人选择了沉默。
这些沉默的孩子,直至成年都承受着未愈合的伤。
相较于生理上的伤害,心理伤害带来的影响无疑更持久:
持续时间更长,有的潜伏时间可以长达几十年;
影响更大,严重的会反过来影响生理健康;
更不易觉察,像定时炸弹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角落;
更痛苦,比起肉体上的痛苦,心灵上的痛苦更是煎熬和折磨。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有心理伤害的人,会在痛苦记忆中苦苦挣扎,会缺乏自信、自尊降低、难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甚至患上抑郁、焦虑、惊恐、双相等心理问题。
日本学者斋藤环曾讲过,对校园暴力受害者来说,心理上的恢复要做三件事:
一是来自加害者的道歉;
二是处罚施暴者,不处罚仅仅是口头教育,没有任何作用;
三是处理结果一定要让被害者满意。
要做到这些,父母必须成为孩子的后盾。
父母出面扭转局面,这是一个孩子最想要,也最能安抚心灵的底牌。
孩子遭遇霸凌,当下的反击只是一时有用,更多的是心理建设。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建立自信心。
作为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锻炼,从一个良好的体格开始,由外而内地强大自己。
支持孩子做喜欢的事情,肯定他的优点和独特之处,一个强大且自信的人格,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产生气场。
柿子都是捡软的捏,一旦人的自信心提高了,言谈举止都会跟着改变,自然会让欺软怕硬的人退避三分。
而比告诉孩子“打回去”更重要的,是所有父母都该管好自己的孩子,不崇尚暴力,不要欺凌弱小。
要知道,靠暴力取胜的东西,终究也会因暴力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