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教育名师陈宏友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
最近一段演讲视频引发热议。据网帖介绍,2月18日下午,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宏友前往安徽省庐江中学进行的感恩主题演讲。过程中,在PPT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下,陈宏友先讲了一些内容,“其输出的价值观大多和功利性相关,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内容”。
这些内容引起了一位在座同学的反驳。该同学上台从陈宏友手中拿过话筒,并说道:“我们学习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而引发全场听众热烈反响,听众随后纷纷退场,讲座也由此不欢而散。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话常用来比喻那些崇洋媚外的现象。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毛病屡遭诟病。
今天的国人有俗语“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晚清的中国也有句流行语,即“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是划时代的一句话,是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心理产生变化的一个关键节点。
探究崇洋心理发展,有必要首先从这句话开始。
“师夷长技以制夷”,此话出自魏源之口,诞生于1840年代。
夷,就是西方。夷人,就是洋人。在当时的中国,“夷”带有明显的贬义,那时的中国人是瞧不起外国的。虎门销烟时,两广总督的代表会见美国洋商,还称人家是“哪个海洋偏僻角落里来的红毛夷人”。
电车、电灯、电话、照相机……统称为“奇技淫巧”,到火车,“诧所未闻,骇为妖物”。
鸦片战争后,上海、天津陆续开埠,中国人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吃西餐。夷人用着刀叉,吃着半生不熟的带血的牛肉,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茹毛饮血,是根本没有开化的象征。
那时,国人打心眼里鄙视洋人。
而到了洋务运动期间,人们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先进的西方物质文明,随之影响的便是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
用洋货成为时尚,享受西方生活方式也成为了潮流。此时,“奇技淫巧”观念逐渐淡化,人们更愿意称为“洋货”。“夷人”变成了“洋人”,“夷务”变成了“洋务”,“西番”也改成了“西洋”。
从西方到中国,从民间到朝廷,都在发生着变化,一股“西风东渐”的思潮正影响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从对西方文明的鄙夷、恐惧,到接受,再到崇拜,中国人用了大概六十年。
孙中山在《民权主义》一文中说,自义和团运动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
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看到这名同学,不免感慨,想起了几句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希望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要敢于挑战这种胡说八道的反动“权威”,比如这种“冥师”和网上的“砖家”,不仅要砸了这种“冥师”“砖家”的锅,还要倒了它们的灶,让它们去该去的地方。
面对有血有肉
有自己价值判断的年轻学生
尊重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再看到台下学生的群情激愤,我突然不再担心什么了。
因为中华民族是有希望的,一直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