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和网络暴力一直是社会发展路上的两颗毒瘤,等到群众意识到这两颗毒瘤的危害性时,它们已经对社会有了严重危害,不再是一个”微创手术”就能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父母关注到的只是比较严重、明显的校园欺凌,但有很多校园欺凌的形式是比较隐蔽的。
校园暴力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被欺负的人会长期处于被压迫的状态。
“我女儿的同班同学叫她出去,说她有个小号骂了他们,我女儿说那个小号不是她的,他们把我女儿关在里面,四个人打她,还有两个人在拍视频,好像总共有六七人,警方说目前还有两个人没有抓到。”
在一个房间内,数人将一名女生围在中间,对她拳打脚踢,扒她的裤子,并逼迫她喝下不明黄色液体。
其中,一名女生还在旁边说道,“喝了我就不打你,快喝,大口喝。”
在暴力殴打和言语威胁之下,女生只得一边哭泣,一边将不明液体喝下。
受害女生的母亲说,女儿已经被打了三次,之前因同学关系,希望对方知错能改,就没报警。
“因为小孩跟我女儿一样大,我觉得只要小孩能改就算了,没想这才不到一个月,就变本加厉。”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免遭伤害,首先要对校园欺凌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起来:
很多青少年,他们罹患了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父母带他们看过很多医生,但还是好不起来。父母没有办法了,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家庭教育方式,开始改善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往往到了这时候,孩子才愿意说出来,原来在小学、中学遭受过校园欺凌。
父母非常心疼、生气,也很不解,“孩子当初为什么不告诉我们?”通常这是因为孩子根据以往发生的一些事,觉得告诉了父母也没用,甚至反而会被父母批评,所以对父母关闭了心门。
而且,并不是直接动手伤人才叫施暴者,施暴者的类型,有很多。
第一种,典型欺凌者
这一类人性格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比较以自我中心,在任何问题上会倾向于寻找别人的错漏,而不会反思自己,这类人通常有过人的能力,或者成绩优异,或者力气过人,而家庭多为单亲家庭或是家庭教育不重视,从而没有同情心,且共情能力极差,不会对受害者产生同情愧疚,导致欺凌不断持续。
第二种,被动欺凌者
这一类人并非直接挑事的施暴者,而是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后,协助及附和欺凌者。
这种被动欺凌行为,有些是借此保护自己,和施暴者站队捆绑,免受欺凌。有些则是见欺凌过自己的被欺凌者的反击,是一种不理智的”报仇”行为。
这一类或许会对被害者产生同情心,但处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校园霸凌无法根治之前,他们依旧会是被动霸凌者。
被动霸凌者的行为不囿于直接暴力行为,而在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口头威胁嘲讽,造成精神性伤害。
无论哪种,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伤害都是不容小觑的。
要想根治校园霸凌必须从根治霸凌者,霸凌者不是生下来就会霸凌的,正确的家庭教育养出来的孩子才是祖国的花朵,为了保护这些祖国的花朵,才要去改变潜在的霸凌者们。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未成年人霸凌看似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背后折射出的恶性本质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