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16岁。
每天准时准点去上学,却学回一个精神恍惚的状态。
11月17日,鹤壁一位普通的父亲上网为女儿求助。
她们不仅让我女儿“跪地自扇耳光”,并且对我女儿“脱光衣服”、“脚踹胸部”,更让我触目惊心的是还用“筷子插”。
字字泣血。
起初,苗苗还向家里人隐瞒,但长期下来,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身上伤口越来越多,总有“露馅”的时候。
每日为生计奔波的父母,终于在某一瞬间惊醒。
仔细询问、得知真相后,如遭雷劈。
苗苗(化名)被3个同学围住,她们让她下跪、脱光衣服、扇自己巴掌,然后慢悠悠地掏出手机,将摄像头对准苗苗的脸……
郎朗读书声下,是少女破碎的哀鸣。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 :“凡是被压抑的,都可能以更丑陋的形式展现出来。”
换句话说,当孩子从小就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那么随着他的烦恼逐渐增多,就可能用错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欺凌他人、霸凌他人,形成了霸凌的习惯。
第一关,不负责的班主任。
原以为班主任不知情,谁知在告知实情后,班主任毫无作为。
父母无奈之下,选择报警。
第二关,不解决的学校。
报警后,学校却依旧“不动如山”,以“不知情”为由推脱监管责任。
三名施暴者依旧雷打不动地每天去上课,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第三关,不回应的对方家长。
三番两次地主动联系,对方家长却一拖再拖。
连见一面、坐下来认真谈,都成了奢望。
三度沟通无果,宛如石沉大海般得不到一点回应,看着崩溃的女儿,母亲的精神状态也岌岌可危。
终于,父亲称妻子已经“精神失常”。
她在校门口下跪,对着学校大门嚎啕大哭。
无奈之下,父亲发帖向全网求助。
事件一经曝光,全网轰动,网友纷纷力挺。
终于,等来了官方回应:
在《过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能很好地反映出被害者的心声:
“坏人可以很坏,可以无可救药,她们本该在地狱,却拖着干净的人一起陪葬。”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各类影视作品中向来不缺少对校园暴力的谴责,也在警示我们重视未成年之间的恶。
孩子的恶一次又一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不懂分寸的年纪里,恶行太容易失去控制。
疼痛会逐渐忘却,但伤疤会留下痕迹。
对于校园暴力,忘却很难,因为那些屈辱的记忆会根植在脑海深处,施暴者将其视作玩笑,但他们的“无理取闹”却吞噬了别人的灵魂。
年龄不能成为减轻罪责的借口,他们不是在懵懂无知下才犯了错,而是明知自己是未成年人,明知自己享有“保护权”下的有恃无恐。
年龄成为了他们最好的保护伞,即便被警方逮捕,也只能免于处罚,训诫和民事赔偿成为了最常用的手段。
但受害者所遭到的辱骂,殴打,短视频的疯狂发酵,甚至网友的窥私欲,都是无形利刃,对她们的精神造成了一轮又一轮的屠戮。
或许我们不能杜绝人性中的那一份恶,但是在事后的处理上,必须要做到尽善尽美,对坏人施以惩戒,对受害者予以抚慰。
首先,教孩子自保。
教孩子乖巧、听话、谦让的同时,别忘了提醒孩子,教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
人总是欺软怕硬的。
别让孩子成为“闷葫芦”和“软柿子”。
其次,父母跟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
有些父母得知孩子被欺负,眉头一拧,张口就是“你怎么招惹人家了”、“怎么他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呢”,直接就把孩子对外求助的苗头掐死。
有些孩子被欺负的时候,被对方时时警告“要是告诉老师或者家长,你知道后果”,出于害怕,他们闭口不言。
但日常行为,肯定会出现端倪。甚至他们会主动露出破绽,希望父母发现,主动询问。
“如果我们低估了孩子世界可能存在的残酷性,也就会低估了被霸凌者的绝望。”
年龄不应该成为施暴者的保护伞,真正要被保护的,是身心都备受伤害的那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