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阻隔不了爱,离别沉淀的全是亲情。当杨先生二老看到失联了20年的儿子时,激动得涕泪横流,上前一把紧紧将他抱住……
2002年,杨先生的儿子阿龙作为全家的骄傲,考上了重点大学,但刚入大学的他却因沉迷游戏离家出走,自此音讯全无。父母牵肠挂肚,四处寻找,但始终未能找到阿龙。好在……
民警盘查遇流浪汉,开始“套近乎”
10月6日晚上,东莞寮步警方发现一男子没有“二标四实”信息,也无法提供有效的身份信息。
经详细询问,得知男子叫阿龙,身份证早已丢失,身上没有钱,也没有固定的住所,平时四处流浪靠捡废品为生。有心帮他一把的民警开始和阿龙“套近乎”。
他们,帮出走二十年的他“找家”
经交谈得知,阿龙的老家在湖南,自 2002 考上重点大学后,因沉迷游戏离家出走,自感无颜见家人的他已有二十年没回家,跟家人早已失去联系。
一方面,民警迅速联系寮步镇“让爱回家”义警服务队的赖队长,一同给阿龙做思想工作,还买新衣服、鞋子给阿龙换上并让他“安顿”下来。
另一方面,民警通过多方寻找,终于通过湖南当地政府取到了阿龙家属的联系方式。
“这么多年没见面了,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民警和志愿者耐心开解阿龙尝试解开他多年的心结,也许是生活的坎坷磨平了年轻的锋芒,也许是亲情的羁绊战胜了无知的冲动,最终,在在场人员的劝导下,小王拨通了家人的电话,与父母实现了“云重逢”。
10月9日早上,阿龙在寮步警方和“让爱回家”义警服务队帮助下,和家人一起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导致此现象的深刻因素,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等等。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网咖,网咖内精神萎靡通宵达旦的年轻人,沉迷游戏,屡见不鲜,可见一斑。
沉迷游戏的人,多半是聪明的人,游戏里面规则很多,关卡很多,头脑不灵活,是玩不转的。玩游戏的人通常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一、一般玩游戏的人,特别喜欢挑战,每闯过一关,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特别是等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对自我认可度也就更高,觉得自己很厉害。又想接受更高一级的挑战,就这样越玩越沉迷,无法自拔了。
二、在工作中有时会有不如意,不懂得人际交往,心情郁闷,想通过游戏忘掉不愉快,通过在游戏中的成功弥补生活和工作的不顺心。逃避自己的内心,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
三、好奇心作祟,想要探索未知的世界。游戏的设计,善于抓住人的猎奇心理,设置各种障碍关卡,让人有想去征服的欲望。来获取心理的满足。
长期沉迷游戏肯定是不行的,让人越来越消极,不愿面对现实。而且,游戏成瘾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据央视网报道,2019 年 9 月 25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成瘾认定为新的精神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入了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沉迷网游的孩子,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玩儿网络游戏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如果走出沉迷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化兴趣为动力,从事游戏开发设计。许多游戏玩家精通游戏规则,如果能利用现有技能进一步学习转向游戏开发,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工作,更是如鱼得水了。现在很多大学也开设了相关专业,游戏并不是一无是处,健康益智的游戏对人的大脑思维开发有很大的作用。
2、 借助其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如果是工作生活不顺心,想借助游戏来逃避现实,长期沉迷其中,只能让自己越来越心烦,离开游戏后,会觉得心被掏空了一样,情绪低落。游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可以多出去走走,运动、旅行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地治愈,让自己心情好起来。
3、 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有序管理。学生沉迷游戏大多出于好奇心,小孩子都很聪明,很容易被游戏当中的各种新鲜的玩法吸引,如果不加以限制,自控能力又很差,就很容易沉迷了。这个时候家长的管理非常重要,电子产品要控制使用。如果一定要用手机,可以设置学生模式。偶尔想打游戏调节一下,要事先约定好时间。事先做出规定,有序管理。
阿龙的事件让人感到有点可惜,希望那些玩游戏的孩子,不要像阿龙一样,沉迷游戏以后,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