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人问:
“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一生只能靠自己的?”
参与回答的人形形色色,但给出的答案却近乎相似:
能够依靠的人在身边,却依靠不了的时候;每一个迫切需要帮助,却没人能帮的时候。
仔细想想,的确如此。
13岁之前,魏敏芝从未踏足过老家——河北赤城县镇宁堡村之外的地方。
每天放了学,回家打猪草、喂猪。初中毕业后,就要和村里其他女娃娃一样,等待嫁人生子。
如不出意外,人生绕不开祖辈面朝黄土的循环。
直到张艺谋找到了她。
1998年,消沉了几年的张艺谋想打一场翻身仗。当他看到新疆作家施祥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时,便知道机会来了。
小说的内容很简单,是一个作为临时代课教师的女孩,执着地留住每一个学生的故事。主人公的执拗和一根筋,正是张艺谋想要表达的底层人物的坚持。
这就是后来横扫无数大奖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他预备采用全业余演员阵容。剧组人员分头到全国各地的山村、乡镇选角。
副导演郦红在河北镇宁堡村选村长一角时,看到了一对在村口玩耍的双胞胎。
魏敏芝和妹妹魏聪芝。
郦红一眼看中了魏聪芝,便问她会不会唱歌、跳舞。
魏聪芝腼腆害羞,直往姐姐身后躲。魏敏芝为了给妹妹壮胆,天不怕地不怕似的大声回答了一句“我会!”
说着,真就边比划边唱了一首《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就这样,魏敏芝被带到了张艺谋面前。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选角,在淘汰了几万个女孩后,魏敏芝和另一个排第一的女孩竞争女主角。那个女孩比她戏好,可张艺谋又青睐魏敏芝直白纯真的气质。
他想了个招,给俩女孩找了个空房子,里面立了一架摄像机,让她们冲着镜头大喊。
那个女孩放不开面子。
魏敏芝却喊得撕心裂肺,像是要撕开什么。
张艺谋心里一动,定了。
那时,魏敏芝还没意识到这部电影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1999年,《一个不能少》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映。一举拿下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等十项大奖。
魏敏芝一炮而红。各种戏约纷至沓来,还有电影公司开出天价,要签走“魏老师”。
看着堵在家门口的那群人,一向大胆又直接的魏敏芝,第一次遭遇迷茫。
她回忆说:“当时不知道是去见识外面光鲜亮丽的世界,还是继续踏踏实实回乡读书。”
作家郑渊洁说: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
任何时候,过度依赖他人,都等于给了对方拿捏自己的权利,一旦对方离开,你将束手无策,痛不欲生。
张艺谋第二次找到了魏敏芝。说了一段话,语重心长:
“孩子,你不能当明星,从现在起一切归零。你成功出演了一部电影,只能说你的人生多了一份不同的经历,这一件事不能改变你的命运。
你不要听别人夸你是大明星。我希望你冷静下来,你不适合进入娱乐圈,我也不希望你进入娱乐圈。但是你能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好好学习。从现在开始,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农家女魏敏芝,成了第一个被“劝退”的谋女郎。
她听从张艺谋的建议,直截了当地回绝了各路媒体、导演的邀约。
退出演艺圈,专心上学。
虽然被张艺谋劝退了演艺梦,但魏敏芝心里的那团火,还是没灭。她把高考目标告诉了老师,既然当不成演员,那就当导演。魏父批评女儿,你最好别做导演这个梦,老老实实去考师范类学校,将来像你姐姐一样教书得了。
魏敏芝不愿,苦苦央求后,终于换来了父亲的点头。
目标再容易,一直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只会被生活裹挟,落得身不由己的境地。
路途再遥远,只要不计得失,放手去做,就能去到想去的地方,得到想要的一切。
2004年2月,魏敏芝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专业课的第一次考试。
当时报考导演专业的有800多人,魏敏芝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却败在了需要大量电影专业知识,且颇具难度的三试上。
看榜后的一个小时,她就与姐姐踏上了返回石家庄的火车。
她的失败,让媒体开始调转报道方向,嘲讽她“不过靠一电影偶然出名罢了,还真以为自己是天才了”。那段时间,是魏敏芝的至暗时刻。
她只能反复去读汪国真的诗《学会等待》。
书中有段话: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就是黎明。”
机会真被她等到了。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影传媒学院向她抛出橄榄枝。只要通过本校艺考,并达到高考录取分数线,就可以录取她,并免除每年11000元的学杂费。这一次,魏敏芝小心取舍,选择了编导专业,一举通过艺考。
纵然人生是场苦旅,孤独,迷茫,痛楚,是逃避不开的命运底色。
但总有人,能与苦难狭路相逢,丝毫不露败相;穿越岁月沉重帷幕,不染半分尘埃。
披荆斩棘,追风逐浪,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好风水。
一个人高度自律的表现,莫过于事靠自己解决,苦靠自己品尝,在广阔的人生画板上,用自己手里的笔尽情挥毫着色。
每天晚上寝室熄灯后,魏敏芝为了不影响别人,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直到眼皮打架才睡觉。
在高考前三个月的时间里,她用坏了三个手电筒。
2004年6月,魏敏芝走上考场。
最终,以文化课460分,高出艺术类分数线200分的成绩,被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编导系录取。
她已经学会了接受,也有了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值得等待的。那个对着人潮拼命大吼的姑娘,真的为自己,撕开了一条出路。
也许是上天开始眷顾这个满身拼劲的女孩,机会再一次砸到了魏敏芝的头上。美国杨百翰大学的美籍华人教授陈尔岗,来河北参加中小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会。
研究课题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陈尔岗立马想到了主演了《一个都不能少》的魏敏芝。
2007年,进校的第一学年,魏敏芝用汉语和英语,双语主持了杨百翰大学合唱团在中山音乐堂。
在学校里,她一边学习,一边在校电视台工作。编导、拍摄、剪辑……所有的活,她都能信手拈来。她作为副导演,和校友一起制作关于中国的专题片。甚至一个美国人写的400多页的剧本,她可以在三天之内读完,顺带翻译成准确的中文。
魏敏芝的导演之梦,终于成了现实。
24年过去了,丑小鸭变白天鹅。魏敏芝从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喂猪女娃娃,蜕变成了大洋彼岸的高校老师。
她一直都不是人群中最优秀的那一个,但却因为性子里的执拗和自强不息的拼劲,成为了胜出的那一个。
有媒体曾问魏敏芝:“和你一起拍《一个都不能少》的学生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她回忆了半晌,才回答道:
“有的在外面打工,有的依然在家里务农。”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不会像魏敏芝这样,突然之间登上高峰,又跌回平地。但“坚信”“笃行”和“从善如流”的选择,一定会为你带来梦寐以求的东西。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
一部电影只是启发了她,是她自己选对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