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全平台被某男星刷屏,很多人吃瓜吃的津津乐道。
但娱乐事件之外,当下,有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更需要每个人关注。
“做核酸请扫码登记,主动出示健康宝。”
疫情三年,核酸开始常态化的今天,我们对一切已经习以为常。
但依旧有人不会预约,不会扫码,做个核酸困难重重。
一位核酸采样员分享,她看到的一位老人身份证上的笑容。
老人年岁已大,笑容和蔼温暖。
但做核酸,难住了她。而她身后,尽是和自己一样的老人:有的拄着拐杖,手里紧攥着户口本,神色焦虑。有的脸上戴着皱巴巴的口罩,为了节约被揉洗多次,早没了防护作用。有的丢了身份证,不知道可以补办,急得直流眼泪。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持久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退休之后,人际关系遽然减少,老年人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如果能够有人和他们聊天,娱乐,他们会更容易对付晚年生活所带来的人际危机。
但他们多数是独居老人,没有家人陪同。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做核酸,又因为不会电子支付,没带身份证,白跑好几公里。
没有手机,不懂操作;
行动不便,交流困难。
他们在如今的社会中举步维艰,但人们忽视了太久。
河南安阳,一个正在隔离的老爷爷翻窗问隔壁,大概几号才能走。
邻居拍下视频吓呆了,他们所处的楼层是12楼。老人一个人待在隔离点,因为里面没人说话,自己也不会用智能手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会以身涉险。
老年人不会轻易冒险,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
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但隔离期间,年轻人拿着手机上网,都会觉得无聊至极。
连手机都不会用的老人们,又该怎么捱过去。
老人如何搞定这种流程
一位上海市民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
老太太拿着10块钱,说那天是自己的生日,想买2块钱切面。但没有手机不能扫码,营业员说不能卖给她。无奈之下,老太太求助路人为她代买。路人扫过码之后,核酸检测却超过72小时,也不能买。
“切面就静静地躺在一公尺前的柜台上,但一切没有一丁点商量的余地。”
没人知道,步履蹒跚的她,余生还能过多少次生日。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的退步,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下降,这时候越来越需要别人的帮助与照顾。这种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忧郁、怨恨等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从市场反馈的信息得知,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是渴望营销人员对他们的健康服务,从而也最容易产生对产品的接受。
达努塔没结婚,没有孩子,远房亲戚生活在波兰各地,患有子宫癌、骨质疏松,最近还被诊断出肌肉萎缩,她知道这个病将来只会越来越严重。接到电话后,社工来看她。
拜访的目的很明确:制订一个看护计划,让她尽可能独立生活得久一点。会有一位护工每星期来看望达努塔三次,替她收信件、买东西、除尘、洗衣服,在必要的时候,给她洗头、喂饭、换衣服。护工的最初的几个任务之一是去诊所递交文件,证明她的状况。
底楼的看门人以前会帮她保管助行器。它有个座椅,重 37 公斤。她会用双手抓住它,推着到最近的商店去。有时候,有人会问她是否需要帮助。但是话音未落,他们就已经加速走远了,这让她怎么开口接受帮助呢?
提着牛奶和杂货爬楼,对她来说无异于一个健康的人登顶卡斯普罗维峰。像她这样的人被称为“四楼的囚徒”。他们被困在没有电梯的公寓和房子里,从不向他人提起自己有任何权利,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拥有它们。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取决于对弱势群体的态度。
时代,永远都该为老人们提供帮助。
因为所有正在建设社会的人,都会慢慢变成老人。
老人们的现在,就是如今正年轻着的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