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灭门惨案,一家七口全部遇害,就连家里的保姆都没能幸免于难。
这家人是开煤矿的,住在漂亮的大别墅里面,看上去非常有钱,别墅地理位置偏僻,四周更是荒无人烟,在这样杂草丛生屹立着一个如此奢华的别墅,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户人家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富裕。
侦办案件的警察在调查他们家财务状况的时候,发现这户人家生意早就做不下去了,资不抵债,外面还欠了一屁股债。可外界的人只知道他们住在别墅里面,有钱,非常有钱!
有些人红眼病犯了,这就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这个故事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明明已经濒临破产,却因为自己住在大别墅里就招来杀身之祸,这谁又能想到呢?
这个社会好像对穷人格外宽容,对富人比较苛刻,人们总会下意识地觉得富人来钱快,就应该多帮穷人,缩小贫富差距。很多人却忽略了贫富不均的背后是付出的代价不同,没有人赚钱是容易的,当你在睡懒觉的时候,也许人家就已经飞到另一个城市谈成了一个项目。
财富自由的背后,有你想象不到的艰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包括你我都一样。
但人心难辨,过度彰显自己的金钱地位,只会遭来有心人的觊觎。
“财不露白”因为当你出去炫耀自己的财富时,带回来的可能不是尊重,而是仇富和嫉妒。
而仇富和嫉妒,足以杀死一个人。
普盖曾说:“穿黄金战衣是我的梦想。”2013那年,普盖渐渐有了名气,就如他昔日梦想的那样,普盖豪掷18.7万英镑打造了一件重3.5公斤、由15名工人制造的黄金战衣,更自称“宾布里黄金汉”。
可惜天不遂人愿,爱金如狂的普盖在去参加一个名流宴会时,12名疑犯用镰刀和大石对普盖进行殴打,场面残忍血腥,见者无不心生胆寒。
不论是在外行走,还是闯荡社会,千万不要过度炫耀自己的财富,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看在眼里,可能会惹来你无法想象的灾难。
低调并不意味着露怯,这恰恰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在任何时代,对财富的眼红都是作为一种心态而存在的,正是对财富的渴望,才会让一大群人把审视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富人身上。产生仇富心理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分配与财产占有的不公正而导致的社会贫富差距。
为什么说越有钱的人平时做人越要低调呢?
一旦有人认为富人获得财富的方式太过容易和简单,或者认为富人获取财富付出的代价太低时,尤其当财富和腐败、贿赂等灰色地带有交叉时,这种不公平感就会发展成仇富心理,而贫富差距加大,对现实的不满会进一步放大这种情绪,到时连亲朋好友都会想害你。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妈他们村里的一个人,由于长期房贷,家境十分殷实,别的人家一个月甚至一年都吃不上一餐肉,他家的狗天天有肉吃 ,他的朋友看在眼里妒忌在心里。长时间的炫富导致他朋友心里失衡,最后在一个下暴雨的夜晚,把他约出去…很多年过去了人不见人影,尸不见尸体。
中国的仇富心理就是一种嫉妒心理,你比我赚钱容易,你就该买单,如果你不买单,就是你的错。
但作家蒋方舟在《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的书里写道:
社会看起来是仇富的,但仇富的本质是仇穷,权利和钱仍是仅有的被认可的追逐目标。身为屌丝,向往的仍然是逆袭的故事。
再说说明朝巨富沈万三炫富后的下场。
成为巨富后的沈万三,他的极力攀附权力,沈万三攀附朱元璋,出钱资助他打仗,后来朱元璋北伐、西征统一全国,建立明朝,沈万三也因此到达事业顶峰。
明初,朱元璋要建都城南京,沈万三出资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而且建设速度比皇家建筑队还快,由此名声远播,但这也让朱元璋觉得很没面子。以为对明朝建立有功,沈万三紧接着又向朝廷提出出资犒劳军队的想法,商人出钱犒赏三军将士,不知道沈万三当时脑袋哪根筋出了问题,军队是国家的重器,哪能随便示人,朱元璋一听这要求,发怒的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乱世之民,该杀。”
还是马皇后劝说下,沈万三才逃过一死,最后被发配到云南,并死在那里。
朱德庸说: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了就没了;你的坏对别人来说就像一个疤痕,留下就永久在,这就是人性。然而如果这种对某些富人财富来源质疑的仇富心理,逐渐失控了,转变成了对全体富人的仇视,这很显然是不对的,也是偏激的。仇富心理的泛化,必然会导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平常生活中,那些戾气深重、不讲理、有暴力倾向的人,大多都是受到泛化仇富心理影响的人。
要想缓解仇富心理,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其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打击违法所得,提高福利待遇,让社会更加公平,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其二是把蛋糕做大,让经济更加繁荣,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其三是做好宣传教育,引导中国的富人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和社会建设工作上,教育人们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既要提倡合理致富,也要正确待人,正确看待事物的两面。
其四要打击批评一些无良资本家的剥削行为和不当言论,也要照顾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比如失业者、残疾人、孤寡老人。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要忘了过去的苦日子。做一个真正聪明智慧的人,低调淡然,不骄不躁。
这样既能愉悦他人,也能使自己欢喜,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