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博士后讲,人类真的有可能实现《星际穿越》中那样的“穿越未来”;
中科院物理学家用亲身经历解释,为何考上名校也可能变成学渣;
问天飞升后,物理教授趣味解读太空试验,最想做的居然是“称体重”。
你能想象“异地恋情侣容易分手”的原因竟然能够被物理学原理一语道破吗?一一异地恋的情侣,就像是电磁学中的两个正负电荷,他们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是被其他电荷干扰和影响,从而感受不到彼此存在的。
你用行星轨道曲线解释情侣为什么分手吗?——“Ta在某一点靠近你,你产生了恋爱的感觉;在某一点逐渐远离你,你感觉自己失恋了。你们之间的引力其实一直并没有变,只是你对他的吸引力还不够。”
知识能够给自己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让我们通过实践行动去获取更多的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自己能够坚持不断的学习提高个人的能力,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利用自己的能力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否则知识对自己的作用并没有太多的作用。
人才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自身所掌握系统知识的竞争,只有自己的知识能够形成独特的体系,才能够让其持续不断的产生效益,帮助自己去改变眼前的困境,因此知识改变命运是确实存在的,只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巨大的。
今年暑假,有档叫做“科学1小时”的直播课程尝试通过直播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出去,帮助那些接触不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形成一种独特形式的“教育公平”。
这种模式最早是在云南,一所叫禄劝第一中学的偏远学校。
这里有90%都是山区,交通不便,教育资源相当匮乏。而相比之下,距离禄劝千里之外的名校成都七中,名师汇聚,资源丰富,学生们习以为常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于是有人提出了设想——把成都七中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屏幕共享给云南禄劝这样的偏远地区学校。
这块小小的屏幕,改变了很多山区孩子的命运。
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两个环节: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1)知识直观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
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知识概括
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浓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2、知识的理解
(1)广义的理解认为凡是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都叫“理解”。
狭义的“理解”认为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才称为“理解”。知识的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地思维活动。
(2)思维及其规律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提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特点。
思维的规律:从生动的直观形象的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
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规律:皮亚杰的“思维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
他们中总共有88人考上清华北大,7.2万学生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让所有孩子拥有一个开阔眼界、接触高优质教育的机会,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索物理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内心对知识世界的向往,这非常必要,也无比重要。
这也是数字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