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核,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传承和中国人特有的心理。忌讳心理,如忌言死。盲信心理,信天信命。热爱家庭,落叶归根,“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都属于中国人特有的心理。这些中国人特有的心理你有几条被说中了?
牺牲
在中国人的亲密关系中,有一种implication,背后的设定就是“自我牺牲”。像媒体宣传的伟大母爱,为了孩子,父母辞职在家里做饭多少年;伴侣之间的幸福,是通过一方的过度牺牲来实现……
在当今中国,这是常见且独特的存在。继而延伸出“都是为你好”“在亲密关系中牺牲自己”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能这样?
我们中国的情感剧,总会有些沉重的感觉。我为了你牺牲自己,但你又不知道,于是我们就相互虐。虽然最后通常都是那个最无辜的,牺牲自己最多的人有好报,但在错综复杂的关系里,我们总要绕来绕去,只为对方能了解“我”的心意。
这或许和我们的历史发展相关:从农业社会群居,人多更有优势,到走向个人的独立个体。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内心里对于联结和亲密格外地重视,在亲密关系里宁可牺牲也不愿放弃,这就是“在一起的纠缠”。
《好先生》,剧中的陆远宁可自己没钱还贷款,不得不进监狱,让自己好友照顾女朋友,消失了若干年,他的说法是“为了她好”。这一句“为了对方好”,抵掉了所有的埋怨,并且自己还居于道德制高点的位置上。我在想,为何我们的电视剧如此去设计情节?可能这也是很满足我们一直以来的“自恋感”,那就是,我为你才变成如此这般,但我更伟大。
究其根本,“牺牲”这种方式下面所隐藏的是一个人深深的无力与匮乏,于是你需要去其他人那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成绩的学生,感受到家长同样太过重视自己的成绩,外出挣钱的男人,感受到妻子和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和需要,
大龄未婚青年,不仅自己着急找到另一半,家人的催婚让这种着急的情绪更甚。
承受的压力翻倍增长,在乎的事情更加在乎,最后导致因为某件事情情绪激惹,辗转难眠,广泛性焦虑障碍就这样悄悄的缠上了身。
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的问题,自古以来便有三人成虎,而近代从鲁迅,柏杨的书中也能见到论证与批判,这是国人的劣根性之一。
你我都曾经是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国人的集体意识过盛带来的弊端,剥夺了我们一部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人特有的心理,盲目从众心理给社会带来了太多冲动消费、键盘侠、无脑跟风。当下一次遇到“大多数人都怎样”的情况的时候,你要关掉别人的评论,自己哪怕花几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一下,自己的想法究竟是怎样的,再去做定夺,起码不再去做事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