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产后抑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对产后抑郁的误解和污名化。许多妈妈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勇敢”、“稳重”,与自己心目中的“为母则刚”的传统母亲形象不同而责备自己。许多人认为母亲产后抑郁的原因在于妈妈有性格缺陷,比如说过于“矫情”、“金贵”、“不够成熟”,而责备妈妈。
当我们在谈论“产后抑郁”的时候,我们其实谈论两个东西:一是产后情绪低落,二是心理疾病——产后抑郁症。
50%~80%的妈妈在刚刚生产之后都会经历情绪上的不稳定:对身边的照料者和宝宝又爱又恨,对很多的事情都变得很敏感多疑,产生了大量以抑郁为首的情绪。这是妈妈们经历“Baby Blue”,即【产后情绪低落】阶段的表现。
研究中称,这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身体对于分娩的正常反应 (Stewart, 2016)。其核心机制是胎盘娩出使得妈妈身上的激素发生剧烈变动,这影响着母亲身心状态的同时,也暂时干扰着她们对婴儿的感觉和态度。但这种以生理因素引起的情绪波动持续时间很短且易调节。随着母亲身体的逐渐恢复,和身边的人的理解和包容,症状在宝宝出生后的两周内逐渐消失。
然而,比起【产后情绪低落】,【产后抑郁症】对母亲和家庭的影响更为深远。
其实产后抑郁致因十分复杂。外界因素例如,缺失的家庭支持系统、重大的生活事件、职场压力、婴儿气质等会增加女性适应母亲角色的难度,给母亲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当然,母亲本身带有的消极人格特质、对于母亲角色的过度苛刻等,会让妈妈选择用更加消极的态度去应对产后所面临的育儿挑战,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并不能决定她是否一定会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症的出现更多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结果。产后抑郁症并不代表这位母亲能力不强,软弱,这只能代表她正在面临着一系列来自生活的挑战。想要克服这些挑战,除了母亲的努力以外,还可能需要家人、身边的朋友、社会的重视和帮助。这种单方面的指责或怪罪,不仅可能回避真正的问题,让其得不到解决,这也会加重母亲的自责感,使得更难和孩子相处,加速产后抑郁的发展和恶化。
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大致为15~20%,但在中国,60%的妈妈都曾在产后怀疑过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即使这种对疾病的高度敏感让很多人及时就医,但是还是有很大部分的人选择处于这种持续的担忧和害怕中。这可能会使得这部分人的身心状态更加糟糕,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了解目前自己产后抑郁的倾向,为自己的焦虑找到解决方案。每一个女人转变成母亲的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愿母亲带着勇气,愿你对孩子的爱可以给你带来希望。愿全天下母亲的力量能帮助你继续前行,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每天都向前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