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我们既是形影不离的死党,又是互相竞争的对手。后来,随着成长的变化与发展,我们逐渐走上了考上大学,出国留学,事业走上成功。王梦只是选择了读中专,自己过着平淡的日子。我总想着重新拾起旧时的友情,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去处理,但是王梦总是回避我,这有点让我难过。
1.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朋友
刚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感觉到王梦是一个心思缜密,情感丰富的女子。你对小时候的感情流露出的真挚情感真是让人感动。从王梦的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好友,我的幼年也有了这样的一个好友,王猛一块儿换牙,一块玩泥巴,一块洗澡。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班同学,就像死党一样,形影不离,高中毕业后,我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我去了大城市读大学,而他没有考上大学,选择在家从事商业活动。
后面,我们还开始着通过写信来沟通交流,慢慢地我们两个人的情谊不断地消耗,到最后见面的时候却像是形同陌路。直到后来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我才明白,朋友之间的交往重在平等,我越想安慰朋友,越想帮助他,我们越走的越远。我们两个人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去共同分享彼此之间的忧愁和快乐。大家都很小心触碰对方,这样恰恰让我们失去了友情中最真挚的部分。如今,我已经想不起来我是如何度过那段难过的时光的,现在想起来都是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里面。
2.王梦故事的解释
王梦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种友情分离的状态。其实不是她想远离你,而是在你们的关系色彩中,你们一方在扮演着居高临下的友情付出者,另一方不得不放下意识成为友情的接受者。王梦的小心翼翼反而强化了朋友的敏感。在这样的交往中,没有了自如的、随意和激烈的心灵碰撞与交流,只剩下假性嘻嘻的友情。
王梦的苦恼来源于对朋友有一种情感固结。在长期的相伴感情中,朋友已经被王梦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和朋友分享快乐是王梦的内心的需要。但是,王梦忽略了本身和朋友之间的差异所在。王梦所想要相处的其实是自己印象中的、儿时的、自己想象中的朋友的形象进行共情,忽视了现实中的朋友已经改变了。王梦对于朋友的变化是不愿意接受的,是拒绝的。
3.心理学的解释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与父母建立密切的联系,也需要同伴之间的友情。好的伙伴有一种镜像的作用,在自我意识和和觉察能力没有形成前,通过朋友看到自己和反应自己。我们跟朋友之间的交往比跟父母之间的交往更能平等地发展自己的情感能力,朋友关系的爱和恨、欣赏与竞争、认同与竞争等都是一种发展和情感成熟的动力。尤其是在父母对子女亲职不力的时候,同辈群体之间的感情更像是情感中的补充与提高,通过朋友,我们可以获得被认可,被接纳。
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友情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总能从社会交往中不断获得情感和淡忘旧的友情,每一段友情都是对应着我们生命中某个阶段的发展水平。我们从青春期开始,就是我们形成友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友谊让我们终身难忘。成年后,我们的交往大多数会跟着感觉走,很难去分析谁对谁错。我们忠于友谊是对的,但是不能执着于交友,过分执着就是大忌。执着的友谊让我们无形中有压力,这样会失去交往中的自由和平和的发展空间。所以,古人就总结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常戚戚。